2025年F1赛季夏休期后首站——荷兰大奖赛于8月29日在赞德福特赛道开启,围场技术更新呈现“寡淡”态势。受2026年新规即将实施、成本帽限制及夏休期工厂停工影响,仅红牛、阿尔派、索伯三支车队带来小幅升级,迈凯伦、法拉利、梅赛德斯等主流车队均选择暂停研发,将资源集中于下赛季新车筹备,赛道技术竞争暂时进入“过渡阶段”。

2025年F1赛季夏休期后首站——荷兰大奖赛于8月29日在赞德福特赛道开启,围场技术更新呈现“寡淡”态势。受2026年新规即将实施、成本帽限制及夏休期工厂停工影响,仅红牛、阿尔派、索伯三支车队带来小幅升级,迈凯伦、法拉利、梅赛德斯等主流车队均选择暂停研发,将资源集中于下赛季新车筹备,赛道技术竞争暂时进入“过渡阶段”。
作为少数推进升级的车队,红牛将调整重点放在RB21赛车的前翼设计上。此次更新看似细微却针对性极强:车队延长了前翼襟翼的翼弦长度,通过增大翼面角度提升下压力生成效率。这一改动专为赞德福特赛道设计——该赛道多高速弯道且对赛车空气动力学稳定性要求极高,额外的下压力能帮助车手在过弯时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减少轮胎滑动。不过红牛在一练中采取了谨慎的测试策略,仅安排角田裕毅驾驶搭载新前翼的赛车进行数据采集,主场作战的马克斯・维斯塔潘则继续使用旧款前翼,车队计划根据一练数据对比,决定是否在后续排位赛与正赛中全面启用新部件。
阿尔派车队的升级聚焦于赛车尾部气流管理,对A524的后制动通风道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增了带有特殊轮廓的小翼片。据车队技术负责人解释,这些小翼片的核心作用是优化后轮周围的气流走向:一方面能减少高速行驶时后轮产生的乱流对车身稳定性的干扰,提升过弯时的抓地力;另一方面可降低空气阻力,为赛车在直道段争取更高极速。此前阿尔派在高速赛道的表现始终存在短板,此次尾部升级被视为弥补这一劣势的关键尝试,皮埃尔・加斯利与佛朗哥・科拉平托在一练中均全程使用了升级后的部件,初步反馈显示赛车在直道末端的极速提升了约2-3公里/小时。
索伯则将改进目标锁定在C45赛车的扩散器气流优化上,通过更新后制动通风道的导流叶片形状,调整气流与扩散器、后轮的相互作用方式。本赛季索伯赛车始终受困于尾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尤其在低速弯道中,车手常反馈“后轮抓地力波动较大”,此次升级正是为了改善这一痛点。新导流叶片能引导更多气流流向扩散器下方,增强地面效应产生的下压力,同时让气流分布更均匀,帮助赛车在不同速度区间都能保持稳定的尾部动态。加布里埃尔・博托莱托在一练中测试新部件后表示:“尾部的跟随性明显变好,低速弯中不需要频繁调整方向盘来修正车身,驾驶信心提升了不少。”
与这三支车队的小幅动作形成对比的是,围场多数车队选择“按兵不动”。迈凯伦、法拉利、梅赛德斯等强队均明确表示,已暂停2025赛季赛车的大规模研发,将工程资源与预算优先投入2026年新车研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26年F1将迎来重大规则变革,包括全新的空气动力学标准与混动系统要求,现有赛车的升级空间有限,继续投入可能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成本帽限制下,车队需精打细算——与其将资金用于只能带来“边际收益”的短期升级,不如集中力量为下赛季的规则更迭做准备,争取在新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
这种“技术蛰伏”态势也让荷兰站的技术竞争少了几分往年的激烈,却折射出F1当前的发展逻辑:随着规则周期临近尾声,车队的战略重心已悄然转向未来。红牛、阿尔派、索伯的小幅升级更像是“针对性优化”而非“突破性革新”,而多数车队的“静默”则预示着2025赛季剩余赛事的技术格局将相对稳定,车手驾驶技巧与车队策略将成为决定比赛走向的更关键因素。不过围场内外的目光已开始投向2026年,所有人都在期待新规下各车队的技术路线之争,这场“为未来蓄力”的平静,或许正是下一轮激烈竞争的前奏。
本文由 Inka Sports Media 茵佳体育 @Jiajie Lu @Yimin Wang 原创编辑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