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大奖赛决赛结果
顺位 | 车手 | 车队 | 时间差 | 进站次数 |
---|
1 | 尼科・罗斯伯格 | 梅赛德斯 AMG | 1 小时 17 分 28 秒 089 | 1 |
2 | 刘易斯・汉密尔顿 | 梅赛德斯 AMG | +15.070 秒 | 1 |
3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法拉利 | +20.990 秒 | 2 |
4 | 基米・莱科宁 | 法拉利 | +27.561 秒 | 2 |
5 | 丹尼尔・里卡多 | 红牛 | +45.295 秒 | 2 |
6 | 瓦尔特利・博塔斯 | 威廉姆斯 | +51.015 秒 | 2 |
7 | 马克斯・维斯塔潘 | 红牛 | +54.236 秒 | 2 |
8 | 塞尔吉奥・佩雷斯 | 赛点车队 | +1 分 04 秒 954 | 2 |
9 | 菲利佩・马萨 | 威廉姆斯 | +1 分 05 秒 617 | 2 |
10 | 尼科・霍肯伯格 | 赛点车队 | +1 分 18 秒 656 | 2 |
11 | 罗曼・格罗斯让 | 哈斯 | + 1 圈 | 1 |
12 | 简森・巴顿 | 迈凯伦 | + 1 圈 | 2 |
13 | 埃斯特班・古铁雷斯 | 哈斯 | + 1 圈 | 2 |
14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迈凯伦 | + 1 圈 | 3 |
15 | 卡洛斯・塞恩斯 | 小红牛 | + 1 圈 | 2 |
16 | 马库斯・埃里克森 | 索伯 | + 1 圈 | 1 |
17 | 凯文・马格努森 | 雷诺 | + 1 圈 | 2 |
18 | 埃斯特班・奥康 | 马诺 | + 2 圈 | 1 |
– | 丹布罗西奥・科维亚特 | 小红牛 | 退赛 | 3 |
– | 费利佩・纳斯尔 | 索伯 | 退赛 | 3 |
– | 帕斯卡・维尔莱茵 | 马诺 | 退赛 | 1 |
– | 乔利恩・帕尔默 | 雷诺 | 退赛 | 2 |
罗斯伯格从第二位发车最终夺冠!法拉利车队的维特尔获得第三名

比赛在发车瞬间就决定了走向!

汉密尔顿发车失误,名次一下子退到了第六位,维斯塔潘也出现失误,名次掉到了第十二位。在此期间,阿隆索上升到了第九位,进入了积分区。
罗斯伯格发车表现出色,牢牢守住了第一名的位置,并且采用一次进站策略,全程没有让出领先位置,最终夺冠!
在排位赛中,只有梅赛德斯车队的车手在第二轮排位赛(Q2)使用软胎完赛,其他车队的车手都是使用超软胎起步,所以这些车队不得不采用两次进站的策略。
对于采用一次进站策略并重视赛道位置的梅赛德斯车队,其他车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最终汉密尔顿将名次追回到了第二位,把与罗斯伯格的积分差距缩到了最小。
比赛中盘阶段完全成了一场极其无聊的列队行驶比赛,甚至让人看得都快打瞌睡了……
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红牛车队的里卡多凭借强势的晚刹车超越了威廉姆斯车队的博塔斯!
这场比赛的看点主要是发车时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的失误导致名次下降,以及里卡多那精彩的刹车超越!
感觉比赛差不多就是这样啦。
在比赛接近尾声时,迈凯伦本田车队的阿隆索处在第 12 位,巴顿处在第 13 位,随后巴顿超过了阿隆索,完成了名次交替。
阿隆索判断自己已经无法获得积分,于是更换了轮胎,发起了进攻圈,并跑出了全场最快单圈。
感觉阿隆索就是在玩呢。干嘛非要做这种给动力单元增加负担的事呢,不过这倒也确实是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在这条考验引擎动力的赛道上,迈凯伦本田车队的表现还算努力吧。要是再快 0.5 秒,肯定就能在积分区内竞争了。
预计本田经过升级,今年还能把差距缩小 0.2 秒左右。说实话,想要缩小更多就很难了。因为无法增大作为提升引擎动力关键部件的压缩机,这是最大的瓶颈。
迈凯伦本田车队早早确定了下赛季的车手阵容。
巴顿以测试车手的身份签下了两年合约!范多恩晋升为正式车手确定无疑!
下赛季将由阿隆索和范多恩搭档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