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IA强硬驳斥GPDA主席伍尔兹,卡丁车安全争议引发围场激烈分歧
来源: | 作者:@Jiajie Lu @Yimin Wang | 发布时间:2025-08-24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8月24日,一场围绕卡丁车安全的激烈争议在赛车运动界爆发——国际汽车联合会(FIA)针对车手协会(GPDA)主席亚历山大・伍尔兹的公开指控发布措辞严厉的声明,斥责其关于“卡丁车引入空气动力学部件致安全风险升级”的言论“错误且误导性”,而伍尔兹则坚持认为FIA对基层赛事安全监管不力,双方的隔空交锋不仅暴露了治理层面的分歧,更引发公众对赛车运动“入门根基”安全保障的高度关注。

       事件导火索源于伍尔兹此前接受荷兰媒体GPBlog采访时的表态。这位前F1车手直言,作为赛车运动基层的卡丁车赛事,近年因空气动力学部件的引入已“走向危险方向”,他声称所有20位现役F1车手均联合对青少年卡丁车的发展趋势表达担忧,将相关技术改动形容为“完全疯狂”且“极具危险性”。伍尔兹具体指出,部分卡丁车被允许加装底板、各类尾翼及可调节下压力装置,“这些改动毫无益处,只会让赛事成本飙升,还可能威胁年轻车手安全——所有人都会被迫购买这些空气动力学部件,但这对运动本身和车手发展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他强调卡丁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驾驶基础,而非追求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面对伍尔兹的指控,FIA迅速作出强硬回应,于同日发布官方声明明确驳斥,称其言论严重歪曲了CIK-FIA卡丁车技术与homologation(homologation,即“homologation认证”,指部件需通过官方合规性检测)法规。FIA在声明中详细援引多项具体条款:2025年2月经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更新的《卡丁车技术法规》第4.6条,明确禁止对卡丁车底板托盘进行任何改动;法规同时规定,仅FIA明确批准的部件可用于赛事,杜绝未经测试或未通过认证的部件使用;所有通过认证的车身部件均需接受FIA标准碰撞测试,确保安全性与完整性,目前全球仅有5家制造商拥有合规车身部件认证资质,且通过编号系统实时追踪合规情况。此外,《homologation法规》第22条要求车身必须采用空气吹塑成型工艺,从技术层面杜绝可调节空气动力学部件的存在;《技术法规》第3.2条更直接禁止对已认证车身进行任何改动,彻底否定了伍尔兹所指“空气动力学部件可随意加装”的说法。

       FIA进一步强调,卡丁车赛事规则执行极为严格,安全始终是核心使命。“我们欢迎通过澄清消除误解,并重申现有严格监管框架已确保卡丁车赛事的一致性、安全性、成本可控性与公平性”,声明指出,伍尔兹提及的“违规改动”在FIA认证赛事中完全不被允许,所有部件(包括车身)均通过认证与赛前检查双重把控,防止任何未经批准的修改。针对“年轻车手安全受威胁”的说法,FIA更直接驳斥其“毫无根据”,强调“安全永远是FIA的首要优先级,所谓‘为适配升级而牺牲安全’的说法完全不实”。事实上,FIA今年已强化技术法规以提升安全标准,近年还推出多项卡丁车安全新规,包括车身防护装置、灯光面板及头盔标准,且即将发布全新卡丁车安全设备方案,同时通过“全球卡丁车计划”推动赛事普及,例如11月将举办的FIA卡丁车“即到即赛”世界杯,将采用标准化卡丁车确保技术与财务公平,专注发掘赛车人才。

       这场争议背后仍有诸多待解疑问:伍尔兹声称“20位F1车手联合支持其观点”,但FIA质疑为何若担忧普遍存在,却未通过官方渠道直接沟通;此外,GPBlog在采访(于上月比利时大奖赛期间进行)与发布之间间隔数周,却未就伍尔兹言论向FIA寻求回应,也引发对报道客观性的争议。目前FIA正考虑下一步行动,不排除要求对方收回不实言论,而分歧若持续升级,可能影响伍尔兹及GPDA与FIA在F1相关事务上的协作——历史上,车手与监管机构在安全及规则问题上的建设性对话对F1发展至关重要,此次卡丁车安全争议若演变为长期对立,或将对整个赛车运动的治理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目前,伍尔兹尚未针对FIA的声明进一步回应,但GPDA内部已表态支持主席关注基层安全的立场,围场内外则普遍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而非公开对抗解决分歧。毕竟,卡丁车作为无数车手的职业生涯起点,其安全标准不仅关乎年轻参赛者的福祉,更直接影响赛车运动未来的人才储备根基,如何在技术发展与安全保障间找到平衡,成为FIA与车手群体必须共同面对的关键课题。




本文由 Inka Sports Media 茵佳体育 @Jiajie Lu @Yimin Wang 原创编辑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2012-现在 上海茵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inkasports.net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44995号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公司简介和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