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阔别两年再度举办的加拿大大奖赛正赛。
与其说蒙特利尔的观众一边倒地支持本土车手,不如说这里有许多无比热爱 F1 的人,整个氛围十分热烈。
然而,这条赛道的缓冲区较少,很容易因虚拟安全车(VSC)或安全车(SC)出动而状况频出。
多达 70 圈的赛程,或许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目录
起步顺位与轮胎
比赛开始前的起步顺位与轮胎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进站损失的时间大约是 18 秒。
加拿大大奖赛正赛报告

天气晴朗,赛道干燥,气温 20℃,赛道表面温度 41℃,比赛正式开始。
起步:车手们起步表现出色,只有米克的名次下降了一位。

第 1 圈:马格努森与汉密尔顿发生轻微碰撞,米克排名第 7 位,加斯利与诺里斯展开争夺,名次大幅下滑。
第 2 圈:拉塞尔超越米克,升至第 7 位。
Lap2结束时

第 4 圈:塞恩斯超越阿隆索,升至第 2 位。
第 6 圈:加斯利换上硬胎,维特尔换上硬胎。
拉塞尔超越马格努森,升至第 5 位。
目前,排名第 1 的维斯塔潘与排名第 2 的塞恩斯之间拉开了超过 2 秒的差距。
马格努森的前翼端板晃晃悠悠,似乎快要脱落,因此赛场上出示了橙色警示球。
第 6 圈:马格努森更换前翼并换上硬胎,落到第 20 位。
第 7 圈:佩雷兹在 9 号弯降档时发动机空转,因传动系统故障停车,赛会出动虚拟安全车(VSC)。
第 10 圈:维斯塔潘换上硬胎,排名第 3;汉密尔顿换上硬胎,排名第 6;角田裕毅换上硬胎,排名第 15;拉蒂菲换上硬胎,排名第 18。
比赛重新开始。
第 12 圈:汉密尔顿超越奥康,升至第 5 位。
第 15 圈:勒克莱尔排名上升至第 12 位,维斯塔潘追上阿隆索并完成超越,来到第 2 位。

第 10 位的阿尔本、博塔斯、勒克莱尔形成集团。
阿尔本在直道速度很快,博塔斯难以完成超越。
第 18 圈:博塔斯超越阿尔本,升至第 10 位;勒克莱尔超越阿尔本,升至第 11 位。
第 19 圈:阿尔本换上硬胎,落到第 17 位。
第 20 圈:米克在 8 号弯刹车时赛车熄火停下,赛会出动虚拟安全车(VSC)。拉塞尔、奥康、周冠宇、里卡多、维特尔、诺里斯进站。
第 21 圈:塞恩斯换上硬胎,排名第 3。
第 22 圈:勒克莱尔超越博塔斯,升至第 8 位。
第 23 圈:汉密尔顿超越阿隆索,升至第 3 位。
第 25 圈:勒克莱尔追上了排名第 6 的奥康,但在直道上甚至都无法与其并排。
第 29 圈:阿隆索换上硬胎,排名第 7。
排名第 9 的斯特罗尔、周冠宇、角田裕毅、里卡多这四辆车处于 DRS 队列状态。
勒克莱尔持续被奥康压制,而如果进站,就会排在斯特罗尔等人之后,更加难以施展,所以他无法动弹。
Lap32结束时

第 38 圈:加斯利换上硬胎,排名第 17 位。
第 39 圈:拉蒂菲换上硬胎,排名第 18 位。
第 42 圈:勒克莱尔换上中性胎,进站耗时 5.3 秒,出站后落在里卡多之后,排名第 12 位,好不容易拉开的差距这下白费了。
第 43 圈:维斯塔潘换上硬胎,排名第 3 位,汉密尔顿惊险保住第 2 名的位置。

第 44 圈:维斯塔潘试图在直道上并排超越汉密尔顿,而汉密尔顿径直进站换上硬胎,出站后排名第 4。
第 45 圈:勒克莱尔超越角田裕毅,升至第 10 位。
第 46 圈:拉塞尔换上硬胎,排名第 4。
第 48 圈:勒克莱尔超越周冠宇,升至第 9 位,斯特罗尔换上中性胎。
第 49 圈:角田裕毅在出站刹车时径直撞了出去,退赛,赛会出动安全车。

第 50 圈:塞恩斯换上硬胎,排名第 2。奥康、阿隆索、周冠宇、里卡多、阿尔本正在更换轮胎。
Lap51结束时 安全车中

由于维特尔和马格努森只剩下软胎,所以无法进站换胎。
第 55 圈:比赛重新开始。

第 57 圈:周冠宇超越维特尔,升至第 9 位。
塞恩斯与维斯塔潘的差距在 1 秒以内,正借助 DRS 持续追击。
第 58 圈:勒克莱尔在发夹弯切入内线超越阿隆索,升至第 6 位。
马格努森的轮胎达到极限,不知不觉间已落到最后一位。
第 60 圈:勒克莱尔再次在发夹弯切入内线超越奥康,升至第 5 位。
维斯塔潘与塞恩斯之间借助 DRS 展开的较量仍在继续。
第 64 圈:斯特罗尔超越里卡多,升至第 10 位。
维斯塔潘与塞恩斯借助 DRS 的争夺仍在持续,但塞恩斯在直道上无法与维斯塔潘并排。
塞恩斯也毫不气馁,继续发起进攻。
第 70 圈:塞恩斯虽将差距保持在 DRS 可激活范围内,但在发夹弯轮胎出现轻微抱死,到了直道上,差距拉开至 1 秒以上,最终未能追上。
维斯塔潘率先冲线,拿下冠军。
加拿大大奖赛正赛结果

※阿隆索因违反赛道限制,被处以 5 秒罚时,名次降至第 9 位。

总结
维斯塔潘实现两连胜,红牛车队达成六连胜,在积分上以巨大优势稳居榜首。
维斯塔潘实在太强了!感觉靠常规战术根本无法击败他。
这次他在保持 2 号弯区域速度的同时,将直道设定调整到与法拉利相当的水平。
从 2 号弯区域到发夹弯的加速阶段,他都没给塞恩斯任何可乘之机。
并非单纯侧重直道速度,而是适当增加了一些下压力,打造出一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的赛车。
塞恩斯在最后的对决中毫不气馁,勇敢地发起进攻。
要是使用能产生更大 DRS 速度差的尾翼,或许他就能与维斯塔潘并排竞争了。
在制造这种能增大速度差的尾翼方面,红牛更具优势。
法拉利恐怕还得再准备一两种(不同的尾翼)。
两位 2015 年从小红牛车队出道的前队友,如今竟在争冠,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汉密尔顿时隔许久再次登上季军领奖台,尽管他对赛车的不佳表现难掩懊恼,但他出色地掌控比赛的能力依然令人赞叹。
他与早早决定放弃中性胎策略的工程师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带来了不错的结果。
暂且不提 C1 轮胎,对于 C2 和 C3 轮胎偏硬设定的赛道,今后提前预留两套(轮胎)或许会成为常规操作。
毕竟今年的轮胎,必须要能持续跑出高速圈,且不会出现颗粒化或过热的情况。
Inka Sports 现场观察员 @LJJ @WYM 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