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奖赛决赛结果
排名 | 车手 | 车队 | 时间差 | 进站次数 | 退赛原因(若退赛) |
---|
1 | 刘易斯・汉密尔顿 | 梅赛德斯 AMG | 1 小时 31 分 05 秒 296 | 1 次 | 无 |
2 |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 | 法拉利 | 落后 5.011 秒 | 2 次 | 无 |
3 | 瓦尔特利・博塔斯 | 威廉姆斯 | 落后 46.422 秒 | 1 次 | 无 |
4 | 马克斯・维斯塔潘 | 红牛 | 落后 53.020 秒 | 2 次 | 无 |
5 | 尼科・罗斯伯格 | 梅赛德斯 AMG | 落后 1 分 02 秒 093 | 2 次 | 无 |
6 | 基米・莱科宁 | 法拉利 | 落后 1 分 03 秒 017 | 2 次 | 无 |
7 | 丹尼尔・里卡多 | 红牛 | 落后 1 分 03 秒 634 | 2 次 | 无 |
8 | 尼科・胡肯伯格 | 印度力量 | 落后 1 圈 | 2 次 | 无 |
9 | 卡洛斯・塞恩斯 | 小红牛 | 落后 1 圈 | 2 次 | 无 |
10 | 塞尔吉奥・佩雷兹 | 印度力量 | 落后 1 圈 | 2 次 | 无 |
11 | 费尔南多・阿隆索 | 迈凯伦 | 落后 1 圈 | 1 次 | 无 |
12 | 丹尼尔・科维亚特 | 小红牛 | 落后 1 圈 | 2 次 | 无 |
13 | 埃斯特班・古铁雷斯 | 哈斯 | 落后 2 圈 | 2 次 | 无 |
14 | 罗曼・格罗斯让 | 哈斯 | 落后 2 圈 | 3 次 | 无 |
15 | 马库斯・埃里克森 | 索伯 | 落后 2 圈 | 2 次 | 无 |
16 | 凯文・马格努森 | 雷诺 | 落后 2 圈 | 1 次 | 无 |
17 | 帕斯卡尔・维尔莱茵 | 马诺 | 落后 2 圈 | 2 次 | 无 |
18 | 费利佩・纳斯尔 | 索伯 | 落后 2 圈 | 2 次 | 无 |
19 | 里约・哈里安托 | 马诺 | 落后 2 圈 | 2 次 | 无 |
未完成 | 费利佩・马萨 | 威廉姆斯 | 未记录时间差 | 2 次 | 过热 |
未完成 | 乔利恩・帕尔默 | 雷诺 | 未记录时间差 | 1 次 | 发动机故障 |
未完成 | 简森・巴顿 | 迈凯伦 | 未记录时间差 | 0 次 | 发动机故障 |
汉密尔顿继摩纳哥站后再次以一停策略夺冠!

起跑状态最差的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在第一个弯道就被维特尔超过,随后汉密尔顿在试图挤开罗斯伯格时发生了碰撞。
罗斯伯格的名次一度下滑到了第 11 位。

维特尔和汉密尔顿以几乎相同的单圈时间不断跑圈。在第 11 圈时,巴顿在直道上停车,赛会引入了虚拟安全车(VSC),法拉利车队指示维特尔和莱科宁都进站,换上了超软胎。
而在此选择留在赛道上的汉密尔顿,使用超软胎坚持到了第 24 圈才换上软胎。
作为应对,维特尔在汉密尔顿进站时一度回到了领先位置,但在第 37 圈他进站换上了软胎,再次落到了汉密尔顿后面。
胜负就在此,汉密尔顿的软胎没有受到太大的磨损,成功跑完了 46 圈。而维特尔的软胎在比赛后期状态似乎不太好。

汉密尔顿保持赛道位置的策略这次也取得了成功。
汉密尔顿在比赛初期谨慎驾驶,没有过于接近维特尔。为了避免因前车的乱流对轮胎造成损害,他这样做收到了成效,得以使用超软胎坚持到第 24 圈,这也为他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耐心的汉密尔顿对阵积极进攻的维特尔
就我个人而言,加拿大站大奖赛正赛的剧情非常精彩。
威廉姆斯车队的博塔斯也采取了和汉密尔顿类似的策略,成功登上了领奖台的第 3 名。
威廉姆斯车队时隔许久再次登上领奖台,这很不错,这也证明了他们在高速赛道上具备很强的实力。也许在下周的巴库站比赛中,他们还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呢。